都说胃是大喇叭,稍微有点儿风吹草动就告状。是的,没一个脏腑可以像胃这样敏感,再加上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胃病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很多人家里最常备的恐怕就是胃药了。然而当胃真的出问题的时候,在一堆药品中似乎又无从选择,或者吃了也不管用,最后还得去看医生。
治病就像打仗一样,上阵杀敌有排兵布阵。理法捋顺了,病好起来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快。
《良方集腋》里有个极简的小方子,非常适合现代人,叫良附丸,就两味药,高良姜和香附。
从这个方子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胃病的两大因素,一个是寒,一个是郁,寒者温之,郁者达之。高良姜和香附,一散寒,一行气,两味药加一起既能够将胃里的寒散掉,也能把胃里的气排掉。二法合一法,就把困扰胃病的两大杀器通通解决了。这也是良附丸的立方宗旨。
受寒感冒了或是着凉恶心呕吐,首先想到的就是煮一碗热气腾腾、微辛浓郁的姜汤,一喝下去就把侵入身体的寒气给打出去了。
高良姜是姜氏家族的一员,和生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算得上是近亲。高良姜因产于古高凉郡而得名,医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出高良郡,人腹痛不止,但嚼食亦效”。历史上,又因被用于治疗霍乱疗效显著,一度成为宋代的朝廷贡品。
生姜长于发散外寒,又能止呕。这是人尽皆知的生活小妙招。但生姜性子温和,入药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生姜攻不下的,高良姜完全可以,《本草纲目》上说它大辛大热,更善于驱散久寒之积气。
高良姜入胃经,它就像驰骋沙场的将军,雷厉风行,过关斩将,一入到肚里去就可以暖胃寒,无论虚寒实寒,只要有寒,就可以用。
胃寒是什么概念?胃部发凉,怕吃凉的东西,或者说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用手触摸胃脘部分,手上会发凉。
胃寒容易引起胃胀,中医里讲,“脏寒生胀满,适寒凉者胀”。如果把胃比作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可以容纳的东西是有限的,受凉导致体积收缩,若再多吃一点自然就胃胀难受了。
说了寒,再来说说郁,五脏当中最能欺负到胃的是肝,肝受邪气,通常会传给胃。中医里有个证型叫“肝气犯胃”。过去国与国之间发生战争,一个国家被打垮之后,就顺势把这个国家周边的小国也吞并了。
你看有些人一生气,怎么样,气的胃疼,气的不思饮食,吃不下饭。
李时珍对香附的赞誉是相当高的,说它是气病之总司,就说它专门治气的。很多方子里都有它的身影,柴胡疏肝散有它,木香顺气丸有它,解诸郁的越鞠丸还有它。
过去那些个游医走江湖,随身必带的一味药就是香附,打成面儿,号称包治妇科百病,其实无非就是疏达体内郁结之气。从古到今,虽然时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女性的性子却是如出一辙——爱生气嘛,大部分女性都爱生气,所以香附又叫女科主帅。女科疾病必用这味药,就像兵队出征,首先要挂帅,没有主帅,这仗就没法打。
香附,药如其名,确实很香,香附行气靠的就是它的辛香走窜,所以它既是沁人心脾的香,又是治病救人的香。
寒凝用高良姜,气滞用香附,两味药代表两种理法,因寒而痛的,就重用高良姜,高良姜12克,香附6克;因气而痛的,就重用香附,香附12克,高良姜6克;寒与气兼而有之的,高良姜、香附各9克。
煎汤服用或者打粉后用蜜调和成丸子,水冲服。
良附丸现在也被制成了中成药,药店就可以买到。
世人多胃病,在于不善养,最好的治胃手册存乎于平时的一点一滴之中,千万不要因为有药可依就肆无忌惮。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