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
珍珠别名真朱(《本草经集注》)、真珠(《雷公炮炙论》)、蚌珠《南方志》)、珠子(《儒门事亲》)、濂珠(《增订伪药条辨》)。
2020版《药典》规定,药用珍珠的来源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蚌科动物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
生境分布
马氏珍珠贝主产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沿海地区,称为“海珍珠”;三角帆蚌、褶纹冠蚌分布于江、泽、湖、泊中,主产于江苏、浙江、黑龙江等省,称为“淡水珠”或“湖珍珠”。
采收加工
天然珍珠,全年可采,以12月为多。从海中捞起珠蚌,剖取珍珠,洗净即可。人工养殖的无核珍珠,在接种后养殖一年以上,即可采收,但以养殖二年采收的珍珠质量较佳。采收的适宜时间为秋末,因河蚌分泌珍珠质主要是4~11月。
外观性状
▲珍珠药材
本品呈类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棒形,直径1.5~8mm。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坚硬,破碎面显层纹。气微,味淡。以粒大、形圆、色白光亮,破开有层纹、无硬核者为佳。
炮制之法
▲珍珠粉饮片
性味与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珍珠味咸、甘,气寒,无毒。主治:
1. 镇心。点目,去肤翳障膜。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绵裹塞耳,主聋。
2. 磨翳坠痰。
3. 除面䵟,止泄。合知母,疗烦热消渴。合左缠根,治小儿麸豆疮入眼。
4. 除小儿惊热。
5. 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疔毒,主难产。
治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口渴唇燥,舌红或绛,脉数,以及中风昏迷、小儿惊厥属痰热内闭者:
牛黄、郁金、犀角(水牛角浓缩粉代) 、黄连、黄芩、山栀、朱砂、雄黄各一两(30g) ,梅片、麝香各二钱五分(7.5g) ,珍珠五钱(15g) 、金箔衣。
上为极细粉,炼老蜜为丸,每丸一钱(3g),金箔为衣,蜡护。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用银花、薄荷煎汤下,每服一丸。(《温病条辨》安宫牛黄丸)
现代制法:以水牛角浓缩粉30g代犀角。以上11味,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黄连、黄芩、栀子、郁金粉碎成细粉;将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加适量炼蜜制成大蜜丸,即得。每服一丸,每日1次;小儿3岁以内一次1/4丸,4岁至6岁一次1/2丸,每日1次;或遵医嘱。
治咽喉肿痛或溃疡,白喉,扁桃体炎,口疮,痈疽,疔疮:
珍珠粉、犀牛黄、麝香各4.5克,雄黄、蟾酥、冰片各3克。各研细末,用酒化蟾酥,与前药末调匀为丸,如芥子大,百草霜为衣。每服5~10丸,每日二至三次。亦可外用。(《雷允上诵芬堂方》六神丸)
珍珠虽好,但使用时需注意:
1.《海药本草》:“真珠入药,须久研如粉面,方堪服饵。研之不细,伤人脏腑。”
2.《宝庆本草折衷》:“娠妇忌服。”
3.《本草经疏》:“病不由火热者勿用。”■
【来源:内容综合自药用植物图鉴公众号、《中药大辞典》、《药典》等】
本文链接来自于(https://mp.weixin.qq.com/s/jBOvbhwH5VnCWOWKXisI2Q)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