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雨水多,湿气重,湿重于热是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易内生湿热,湿邪侵袭肌表,经络气血不通,让人身重酸楚,疲倦易困。湿邪困阻脾胃,运化功能失司,又会出现脘腹痞满、食欲欠佳。
随着季节的推移,气温的升高,人体阳气渐浮于表,腠理开而泄汗,若有起居不慎,吹风受凉,又易受风寒之邪的侵袭而使阳气遏阻不通。因此,春夏交季养生调理应以养阳气、健脾胃、祛湿浊为重点。
拍打经络 通阳气
春夏之交,湿邪偏盛 痹阻肌表经络,易出现身重困倦、肢体酸楚等不适,可以经过简单的经络拍打,以通达阳气,缓解症状。
拍打时一般选取阳经,顺着经脉运行的方向,从上往下,反复拍打,但忌拍打方向错乱。
● 拍背部
背部为人体阳气聚集的地方,阳经分布多。
方法:操作时可取坐位或俯卧位,助手握空拳或空掌,沿着背部中轴线或中轴旁开的两侧,从颈背交界处(大椎穴)附近开始一直往下拍打至腰骶部,力度要适中,循环反复,拍打5-10分钟,至背部有发热感。
作用:此法能疏通经络气血,强身健体,舒达阳气。
● 拍胆经
方法:拍胆经时宜取坐位,双膝关节屈曲呈90°,手握空拳或空掌,从髋关节开始,沿着大腿外侧正中一直拍打至小腿外侧,循环反复,拍打5-10分钟,至腿部有发热感。
作用:拍胆经不仅能疏通经络通达阳气,还可疏肝利胆,调畅气机,舒畅情绪。
春夏之交 食疗方
● 薏苡仁粥
原料:薏苡仁10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薏苡仁放入高压锅中,加适量的清水,炖煮约20分钟后减压,再向锅内加入粳米和适量的开水,然后再用文火煮10~15分钟,加入白糖即成。此粥可在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此方具有健脾渗湿、利水消肿的功效。
适应症:适合有脾虚腹泻、老年性浮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和筋脉拘挛等症状的患者使用。
● 猪肾薏苡粥
原料:猪肾1对,山药100克,薏苡仁50克,粳米200克,味精、食盐、香油、葱、姜末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猪肾洗净后除去筋膜,切碎。将山药去皮切碎。将猪肾块与山药块、粳米、薏苡仁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用小火炖煮成粥,再加入调料即成。此粥可每日早中晚各服一次。
功效:此方具有补肾健脾、保养皮肤的功效。
适应症:适合有粉刺、雀斑、老年斑、黄褐斑等皮肤病的患者使用。
● 牛肚薏米粥
原料:牛肚200克,薏苡仁50克,味精、食盐、香油、葱、姜末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牛肚洗净后切成细丝。将牛肚丝与薏苡仁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用武火煮沸后再用小火慢慢熬煮,待粥熬成烂糊状时再加入味精、食盐、香油、葱、姜末等调味品即成。此粥可每日早中晚各服一次。
功效:此方具有健脾利水的功效。
适应症:适合具有脘腹胀满、食少纳呆、水肿以及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的患者使用。
● 薏米赤豆粥
原料:薏苡仁30克,赤小豆20克,粳米30克。
做法:将薏苡仁、赤小豆放入清水中泡胀。然后先将赤小豆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煮至破裂,再将薏苡仁、粳米入锅,与赤小豆一起炖煮。将粥熬成烂糊状时,再加入适量的白糖搅匀即成。此粥可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此方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功效。
适应症:适合肝硬化腹水初期的患者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薏苡仁属于淡渗利湿药,可以祛湿,但性偏凉,对于脾虚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如果光用生薏米就会损伤脾胃。而脾是负责运化水湿的,脾伤了,湿气更加排不出,越祛湿反而身体越湿。所以大家煮之前可以将生薏米用小火炒到金黄色,减弱寒性,就能避免对脾胃的损伤。
此外,薏苡仁有显著的滑利性质,可促使子宫收缩,孕妇食用薏苡仁后易发生流产等意外,故孕妇忌食薏苡仁。遗精、遗尿患者也不宜食用薏苡仁。■
本文链接来自于(https://mp.weixin.qq.com/s/A6H7-OYyxWvlgcESJNzyHg)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